游泳之道:从水里观看世界|书评·自然

梁子文梁子文 体育新闻 2024-09-12 26 0

罗杰·迪金找到了一种特别的观看世界的方式。

“你将陆地留在身后,穿过镜子般的水面,从而进入一个新世界。”“游泳时,你观看、体认事物的方式完全不同于其他任何方式。你在自然之中,以远比在干燥地面上更彻底,也更激烈的方式成了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而你对此时此刻的感知也如潮水般没顶而来。”这是罗杰·迪金在他的作品《野泳去》里写下的感受。

他说:“我想要追随雨脚,随着它在我们的土地上一路蜿蜒,直到最终奔流入海,从而挣脱一辈子在泳池中不断往返带来的挫败感,以避免像一头在笼中来回踱步的老虎一般,无数次重新回到原点。”我们大约都有过类似的倦怠感,困在各种“泳池”与“笼子”里,想挣脱而不得,因为我们只停留在“想”的阶段,而罗杰把“想”变成了“做”。-游泳

罗杰开启了一次游泳之旅,历时一年,沿着英国的河流湖泊,从其间穿游而过。它们包括一些标志性的水域(多赛特海岸的跳舞岩、朱拉岛附近的离岸流、汉普郡清澈的鳟鱼溪),也包括一些出人意料的地点(康沃尔的福伊河口、从东英吉利盐沼蜿蜒而过的泥沟、北约克郡的石灰华水潭)。这趟经历后来就变成了《野泳去》,这是一个人的旅行志,也是一部特殊的关于英国水域的民族志,还是一部描写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博物志。-游泳

长久以来,英国人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自身悠久文化的象征。水的历史文化以及临水而居的人们的故事,铺展在我们面前,构成了一幅幅英国风俗民情的画卷。罗杰撷取着文学诗歌的篇章,也梳理了法律规章的变迁,于是,踏出工业文明的包围成为一件可能的事情,因为这件事情里隐含着一种久远的田园牧歌式的哲理。被现代生活磨钝的知觉会变得机警敏锐,使得细节在他的眼中鲜活灵动地呈现:好奇地靠近他的鱼儿,打量他的鹭鸟,拍打他的脸的淘气的浪花,在河畔摇曳的三色堇,黑顶林莺的歌声……-游泳

置身在水的空间维度之中,自由自在的感觉令人欣喜。但是,真正“自然”的水域在如今是不存在的,所以,罗杰还需要遵循社会的法则。游过福伊河口等危险之地绝非易事,瞒过海岸警卫队的巡视,就得费尽心机。这并不是提倡与法规对着干,这只是一种对刻板生活的短暂告别,它像是“通过仪式”,这是一个人类学术语,指的是人的一生中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的仪式或庆典。在罗杰这里,它也像是一个“返回仪式”,以身体与水的亲密接触,更加凸显了人的生命本原与自然界深刻的联结。-游泳

现代人所需要的,就是在自然与社会的维度里,寻找到一个平衡的点。罗杰的这趟“游”历,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人完成的,他在很多地方都能找到同伴。“游泳之乐,有时源自孤独与静谧,有时在于与自然相交融,还有些时候,则愈是呼朋引伴,兴致愈高。”在罗杰看来,结伴游泳,人数多可以保障安全,有时还可以在某条河道能否游泳的争论中占到上风,由此看来,“野泳”实际上也涉及了权利与社会运动。-游泳

《野泳去》出版于1999年,很可惜,罗杰·迪金于2002年因病逝世,该书成了他唯一一部生前出版的著作,可堪告慰的是,这本书产生了很大影响,推动了英国露天泳池文化的复兴,以及更为广泛的户外游泳的复兴,还让罗杰·迪金成为公认的环保主义作家,得到了很多户外运动爱好者的认可,与志同道合者成了好友。其中一人,就是英国当代著名自然文学作家、徒步旅行家罗伯特·麦克法伦。-游泳

麦克法伦为《野泳去》撰写了代序,文中有这样一段话:“冒险精神,勇敢无畏却毫不做作,视人生为游戏,视快乐为彩头,乐于随着自然向前、被它的节奏裹挟,而不是用我们的节奏去裹挟自然……”那是挚友对罗杰人生的高度总结。麦克法伦很喜欢罗杰的“蛙眼”视角,赞扬罗杰以全新的眼光来审视脚下的这片土地。事实上,这也是罗杰审视自我、审视内心的独特视角。我想,这是罗杰·迪金与《野泳去》赢得那么多喜爱的根本原因。-游泳

作者:林颐 编辑:徐征 校对:冬平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喜欢0发布评论

评论列表

发表评论

  • 昵称(必填)
  • 邮箱
  • 网址